你去過「成人體驗館」嗎?
有一次某軟件上找美食,結果卻看到界面上有「成人體驗館」的推送。
所謂的成人體驗館,其實就是,店主會在獨立的房間里提供生動逼真的成人矽膠娃娃,説明顧客解決 性 需求。
這裡一般是按小時收費,一小時的費用基本可高達一二百左右(約合新台幣400~800多)。
收費顯然不低,但成人體驗館的生意卻是異常火爆。
據爆料,位于廣東深圳的國內第一家成人體驗館,
高峰的時候一天可接客70位以上。
很多膠娃娃都因此在短時間內出現如 胸部 破裂等損壞。
一般成人體驗館的回頭客也有很多。
雖然矽膠娃娃只能算是一種玩具,
但是很多顧客卻似乎對它們也投注了某種感情。
以至于人們在形容矽膠娃娃的時候,
也會稱之為「共用女友」、「共用妻子」。
不止是國內,近幾年在國外很多國家也都能看到成人體驗館的身影。
其熱度高居不下,支持的聲音不少,但爭議與反對也如影隨形。
外界不止一次地質疑這種行為的本質就是 嫖 。
而成人體驗館的衛生問題也一直被大眾所擔憂著。
畢竟,一旦商家對硅膠娃娃的清理不夠徹底,那麼就很容易范圍性地傳播傳染病。
因此,很多地方對于成人體驗館的要求較高,檢查的次數也很頻繁。
但是,即使如此,大陸的成人體驗館依然如雨后春筍般接二連三地冒出,數量激增。
某成人體驗館老板說的一句話,則點出了該現象背后真正的緣由。
而年輕人一度隱藏的秘密,也由此終于曝光在光天化日之下
一些成人體驗館老板在接受采訪的時候,往往會說出類似這樣的話:
「來我們這里的,基本都是年輕人↓↓↓
縱觀體驗館的顧客們,他們的身份迥異,有工人、學生、白領、富人、夫妻、殘障人、中老年人......
但年輕人卻一直都是其中的主力。
我們也由此看到了一個真相:
當代的年輕人,真的是越來越「 性 冷淡」了!
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覺得很扯,年輕人都頻繁去體驗館了,怎麼還敢說他們 性 冷淡?
在質疑之前,請大家仔細想想,成人體驗館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?
私以為,所謂的體驗館其實只是一種快餐。
年輕人來這里往往只是為了解決自己的需求問題,
一路腳步加快地來,事后不帶走一片云彩。
在傳統的印象中,有著無限青春活力的年輕人這個時候本應該是去談戀愛的。
可是越來越多的人,寧愿選擇去吃毫無營養的快餐,也不愿意主動去社交,走出自己的舒適區。
因為社交就意味著要計劃、要消費、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與時間......
而這些,都是當下年輕人極為排斥的事情。
沒有欲望、沒有夢想、沒有干勁,
得過且過成為很大一部分年輕人日常的寫照。
而「躺平」、「擺爛」、「佛系」等網絡熱詞每隔一段時間就頻繁地刷屏,
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代人的心態。
有的人,一下班就宅在家里,很少主動聯系別人,
完全沒有認識新朋友的想法,
甚至一聽到微信消息的提示音就會感到厭煩;
有的人,心如止水,連朋友圈都不發,
遇到心動的人也不會主動去追求,無所謂地覺得有緣分就在一起,沒緣分那就認命;
還有的人,無欲無求,哪怕出去旅游,也更愿意將時間用在躺在酒店的床上,
而非人擠人地去熱門景點。
無論感情也好,生活也罷了,凡事講究隨遇而安,對所有事情都提不起興趣。
「擺爛」二字,其實真的并非是一種調侃,
而是當下年輕人打心眼里贊同的一種狀態。
其實,所謂 性 冷淡和低欲望既是當下的一種現象,又何嘗不一種偽裝。
正處于血氣方剛年紀的年輕人怎麼可能真的一點欲望都沒有?
他們只是在現實生活的壓力下,被逼的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欲望罷了。
我們必須得承認,當代的年輕人真的是太累了。
生活節奏越來越快,工作壓力也與日俱增。
動不動有這個考核,時不時又被提出那個要求。
而沒日沒夜的加班,則一點一點地壓榨年輕人所剩不多的精力。
有一對90后情侶就曾對先生說,因為工作太累了,回家抱在一起的時候也完全沒有其他的想法,都在心無旁騖地補覺。
除此以外,嚴峻的生活壓力,如高居不下的房價、獅子大張口般的彩禮、屢見不鮮的婚姻矛盾、家庭主婦的困境......
也讓無數男女的心越來越累、越來越老。
前段時間,熱播劇《底線》中有這樣一個情節,一位夫妻在結婚之前簽訂了絕不生孩子的協議。
而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男方覺得工作讓他變成了一台機器,白天的工作消耗著他的生命。
他不希望自己晚上僅剩的那點可憐的時間也被孩子給剝奪走。
雖然這種想法略顯極端,可是「屬于自己的時間、空間越來越狹窄」的事實還是無數觀眾感到了共鳴。
如今時常還會有一些所謂的專家站在高高在上的位子,指責年輕人們不努力、在擺爛。
可是這種指責真的非常的可笑,簡直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!
未經他人事,莫論他人非。
未經他人苦,莫勸他人善。
雖然年輕人有時候也會埋怨,但是放眼望去,他們還是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呀。
不要再無端的指責了,年輕人從來沒有停止過奮斗。
他們只是有自己喜歡的生活節奏、更重視滿足自我的精神世界罷了。
傳統,從來都不代表著最好的。
風景,也絕不只有爬到山頂才能看到。
敬請所謂的專家學會尊重每個人的生活方式,免開貴口。
也惟愿每一個人都能認清生活的真面目之后,明白這樣一個道理:
我們不一定非要逼著自己熱愛生活,但也絕不會放棄認真地去愛自己。